很多的学佛人都是在念诵修行六祖坛经的,那么为什么六祖坛经这么受欢迎呢?其中有一点是六祖坛经更深入人心的思想方式,是符合中国人的传统。所以我们多多的念诵修行六祖坛经是非常好的。
《坛经》是中国僧人著作当中,唯一一部被称为“经”的经典著作,是禅宗的“宗经”,在中国甚至世界佛教史、文化史、思想史上面意义都非常大。
《坛经》能和佛陀所说的经相提并论,可见其在中国佛教史上特殊和重要的地位。
细读经文,精选出了智慧禅语,句句开悟,让人明本心,见自性。
1、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,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
菩提:指菩提树,意译智慧、知、觉,指能觉法性的智慧。惹:沾染。菩提是觉悟,怎么会有树呢?心中怎么会有明镜台?本来什么都没有,哪里会沾染上尘埃呢?
这句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偈语,是惠能大师针对神秀“身是菩提树,心似明境台。时时勤拂拭,勿使惹尘埃”说的。
意思是:菩提是个觉道,又有什么树呢?而心如明镜台其实也只是个比喻,不是真的有个明镜台。既然本来就什么都没有,又哪里来的尘埃呢?
这是一种超脱凡世的理解,我们孑然一身来到世上,空无一物。将所经历的一切看作是浮云遮眼,明心见性,智慧性空。
这样空明剔透的思想是已经参透了自己内心所想,控制了自己的喜怒哀乐,知晓了内心的潜在意识,这是我们所要追求的境界。
如果能达到这样的境界,万事看空,万事想明,那么也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们了。
2、佛法在世间,不离世间觉,离世觅菩提,恰如求兔角
很多人认为佛法皆远离与世间,是高不可攀的,其实不然。
佛法跟我们世间之人是息息相关的。如果你不将佛法跟现实联系起来,只是背诵经文,遵循教条主义,无异于是在寻找兔角,兔子怎么会有角呢?
这句偈语惠能的提倡学习佛法的一个理念,尊重实际,结合实际,在实践中领悟出禅理。
钱穆先生说,“慧能讲佛法,既是一本心性,又不摒弃世俗,只求心性尘埃不惹,又何碍在人生俗务上再讲些孝悌仁义齐家治国。”
实践才能出真知,脱离了实际的知识只不过是空想而已。
不是静坐于蒲团,敛心了空,才算是参禅。在吃穿住行等一切寻常时候,皆可体会禅的境界。
点击查看完整版六祖坛经注音:https://www.tanjingns.com/tjzy/
上面就是六祖坛经的经典内容讲解了。六祖坛经是一部非常好的经书,其内容值得我们深入学习。但是对于有的人来说,可能读诵是很困难的,我们是可以按照六祖坛经的注音来念诵修行的。
本文链接:六祖坛经注音是什么
上一篇:坛经全文念诵讲解
下一篇:坛经讲的什么